首页 > 舆情

干部接受舆论监督要知行合一

时间:2018-10-23 06:23

来源:作者:点击:

  权力与监督须臾不可分。近年来,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,一方面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、巡视监督常态化等制度性建设不断推进,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,对权力的监督约束越发严格,各级领导干部也越发自觉接受监督。然而,知与行之间,有时难免存在差距。个别领导干部对监督或多或少存在抵触,尤其是在面对舆论监督时。(10月16日《人民日报》)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的日趋完善,以及全民监督意识的更加自觉,既注重加强党内监督,又充分激发社会舆论监督热情,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。

  可以说,在接受舆论监督的思想自觉上,已经没有了探讨的必要。不过,认可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意义,与工作实践中自觉接受舆论监督,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,借以回应诉求、化解矛盾、改善工作,显然还需要打通其中“知”与“行”的关节。思想与行动不能并驾齐驱,这显然不是真担当,更不是真心接受监督。

  现实中,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。出现负面舆情,一些地方首先想到的不是坦诚面对、主动担当、立行立改,以负责任的态度赢得舆论支持认可,而是将舆情防控工作摆在第一位对待。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。实践证明,这样的舆情应对之道,公众很难买账,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毫无裨益,反而会因为拒绝监督的权力的傲慢,从而加剧舆论的炙烤。

  接受舆论监督,就必须要落到实处,来不得半点假把式,不仅是这样说,更是要这样做。它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。比如,要畅通舆论监督的渠道,面对公众的监督、举报及时走访调查,或出具有说服力的回应,或出台改进措施,切实满足公众的知情权、监督权。再比如,要习惯在监督的“聚光灯”下工作,借以规范自身言行,规范权力运行,坚决不让“慢作为”“不作为”“乱作为”有市场。

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权力运行机制的更加完善,社会舆论监督还将实现力度的加深、广度的拓展、深度的加强。当然,舆论监督是外因。面对日益严密的监督大网,只有不断厚植清正廉洁、依法办事、担当作为的内在基因,才能无愧于组织的重托、人民的信任,从而走好人生每一步。

(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仅代表作者言论,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,本网站声明免责,也不承担连带责任。)

【责任编辑:admin】
热图 更多>>
热门文章 更多>>